点击蓝字,关注我们
出品 | 华博商业评论
邮箱 | hbsypl2023@163.com
在英伟达的内部高管圈,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场景:重要发布会前夜,十几位核心成员围坐在黄仁勋酒店房间里,一页页挑灯修改演讲稿与PPT,直到凌晨。而在这个紧密到几乎没有缝隙的圈子里,黄仁勋的女儿——黄敏珊——正坐在父亲身旁,参与舞台灯光、演讲节奏乃至措辞的最后敲定。
硅谷习惯把创始人与公司切割开来,但在这家市值突破万亿美元的芯片巨头里,家族的影子不仅没有淡去,反而悄然深入到了企业权力的核心。
01
从酒吧老板到大厂前线
黄仁勋一双子女黄敏珊(Madison Huang)与黄胜斌(Spencer Huang)的履历,与半导体世界几乎毫无交集。姐姐曾在巴黎蓝带厨艺学校学习糕点与葡萄酒,并在法国奢侈品巨头LVMH任职;弟弟则在台湾开设鸡尾酒吧R&D Cocktail Lab。直到2019年,两人共同完成麻省理工学院的AI线上课程,并分别取得顶尖商学院MBA学位,才正式投身英伟达。
2020年,黄敏珊以实习生身份加入英伟达市场部,并很快升至Omniverse部门高管;2022年,黄胜斌进入公司机器人模拟业务。两人都未触及英伟达的GPU和数据中心核心业务,而是押注公司未来增长的潜力赛道。
02
薪酬飙升与权利内圈
根据英伟达向SEC提交的代理文件,黄敏珊的年薪在短短两年内,从2023财年的不足16.5万美元飙升至2025财年的逾113万美元,涨幅超过5倍;黄胜斌同期薪酬也从不足13万美元增至53万美元。公司在文件中强调,薪酬由既定流程决定,并未涉及黄仁勋或相关董事的直接干预。
今年3月,黄敏珊晋升为高级总监,直接向核心高管Rev Lebaredian汇报,距离副总裁仅一步之遥。更重要的是,她进入了英伟达内部极为隐秘的“御用演讲智囊团”(The Band)——一个十几位高管组成的小圈子,在重大活动前与黄仁勋彻夜打磨演讲PPT,甚至推敲舞台灯光的细节。这一圈层被视为踏入公司权力核心的标志。
同事形容黄敏珊风格强势、节奏极快,邮件几乎“秒回”,会议中直接指出逻辑漏洞,甚至会因不满表现在虚拟会议中突然下线。相比之下,黄胜斌更为低调,倾向于倾听技术团队的需求,用耐心化解问题。
03
硅谷罕见的“家族文化”
黄氏兄妹并非唯一的“英二代”。英伟达联合创始人Chris Malachowsky、董事Aarti Shah等人的子女也在公司任职,一些高管的子女曾短期实习。这种家族氛围在硅谷极为少见。
今年早些时候,黄仁勋在全员大会上承认,公司确实雇佣过多名员工的子女,但他认为这并非问题——“没有人会推荐让自己蒙羞的孩子。”他还笑称,有些“英二代”的表现甚至超越父母。
在业务层面,高管子女的加入可能加速公司新业务落地。创始人的信任与资源倾斜,能让虚拟仿真、机器人等新兴领域获得更高的内部优先级和外部关注度。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AI硬件与软件生态中,这种“快速通道”能缩短从构想到市场的路径。
但从公司治理角度看,二代们高速晋升与薪酬跃升的背后,仍存在潜在隐忧。若市场化的绩效考核被家族因素稀释,长期可能削弱内部晋升体系的公信力,影响人才流动和创新速度。投资者虽然对短期的治理争议反应有限,但对长期“绩效—报酬”对齐度的观察将持续存在。
英伟达在代理文件中已明确披露薪酬安排与程序,这在合规上无可指摘。但披露本身并不能完全消除外界疑虑——最终,这对兄妹能否用可量化的业务成果证明价值,才是“世袭”标签能否转化为正面资产的关键。
来源:华博商业评论
为提升您的阅读体验,我们对本页面进行了排版优化